港大深圳医院“三名工程”大家族新添一员 引入创伤救治团队 5年内建成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城市区域救治体系
港大深圳医院“三名工程”大家族新添一员
引入创伤救治团队5年内建成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城市区域救治体系
2020年9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三名工程启动仪式”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举行,这是港大深圳医院继肿瘤科、骨科、肝胆胰、新生儿科等引入多个三名项目团队以来,第10个“三名工程”团队。
港大深圳医院通过引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团队”,培养人才、提升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水平;利用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课程(ATLS®,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及中国创伤救治培训课程(CTCT,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培训学员,将为深圳及大湾区创伤患者建设最佳救治体系,并在研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同日,港大深圳医院还加入了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为“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后续将充分利用深港合作平台的优势,推动大湾区内创伤患者的转诊与救治工作。这也标志着自2018年11月港大深圳医院成立创伤中心以来,创伤救治技术将再次迈上新台阶。
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国家创伤中心主任姜保国教授、深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朱虹、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及管理团队等出席了仪式。
率先提出“中国创伤救治体系”
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从33.8%降至20.5%
创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布数据,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200万人次,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达70万至8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是第5位死亡原因,而在45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原因。
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体系对于保障社会发展、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通知》,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在全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本次引入“三名工程”团队是国内领先的创伤救治专业团队。团队领军人物姜保国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并担任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国际创伤救治联盟主席、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等多个职务。姜保国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创伤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2019年,姜保国教授团队所在创伤中心获批“国家创伤医学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姜保国教授针对我国缺乏专业的院内创伤救治团队、城市创伤救助体系欠缺等现状,创新性提出在综合医院内建立创伤救治团队,通过1+N(一个创伤救治中心+若干创伤救治点)模式,形成“闭环式区域创伤救治体系”,这便是在国际创伤救治领域知名的“创伤救治中国模式”:“不同于欧美搭发达国家,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创伤救治中心,中国由于医疗资源局限等多种原因,创伤救治领域一直缺乏相应的建设资源。这个模式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医疗资源,通过自主研发智能创伤预警联动系统,实现了院前一次转运,院内急诊室零等待时间的效果,最大程度为危重创伤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他表示。
根据在12个城市、124家医院研究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这种模式下,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缩短53.4%,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从33.8%降至20.5%,效果显著。
(9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团队”揭牌仪式举行,副市长吴以环(右五)、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左五)、国家创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右四)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仪式。)
53岁“无名氏”遭遇重大车祸 流失全身一半血
多学科创伤团队从“鬼门关”抢人
2018年7月16日清晨,一位53岁男性被交警送至港大深圳医院创伤中心,送来时已经昏迷不醒,无法确认他的身份,医护人员也联系不到他的家属:“他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被甩出数米远。”交警回忆。
“心率136次/分,血压138/101 mmHg,GCS(E1V1M5)评分7分。”患者情况危重,港大深圳医院创伤救治团队立即启动!创伤救治中心章桂喜副顾问医生介绍,根据ATLS®复苏原则,团队紧急给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骨盆固定带合并脊柱板固定、开放2条静脉血管通路给予快速补液。同时,经过CT检查,患者合并全身包括眼眶、颈椎、盆骨等多处骨折。除此之外,术中还发现患者膀胱、大肠、后腹膜均有不同程度破裂,出血量高达2000ml,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一半。
在经过外科医生、急诊科医生、麻醉科医生、骨科医生、ICU医生和放射科技术员等多学科联合手术后,患者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治疗,并于入院43天后,顺利康复出院。
(多学科创伤团队联合手术)
如此成功的抢救得益于港大深圳医院优秀的创伤医疗团队,以及快捷专业的救治服务。章桂喜医生介绍,在抢救该患者过程中,港大深圳医院创伤团队起了积极作用,团队按照ATLS®原则进行系统性创伤复苏、全身CT等,为手术方案提供了必要信息。对于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从CT室直接进入手术室是创伤团队的常规做法,“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最关键的就是创伤团队的组织与管理。”
2018年8月,港大深圳医院开始筹建创伤中心。中心成立之初,港大深圳医院从外科中挑选出了6名骨干医生,组成创伤中心救治团队。除了已完成创伤救治的必备课程“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课程”以外,6名医生每人都具备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中心365天×24小时待命,一旦急诊科接到患者且患者伤情达到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标准,急诊科第一时间联系创伤中心轮值医生,“创伤中心就像抢救患者的‘总指挥部’。救治‘绿色通道’启动后,即便患者还在救护车上,院内创伤团队医生已经根据患者伤情,第一时间做出抢救方案,手术室也已随时待命,为抢救患者最大限度争取时间。”港大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外科顾问医生樊敬文表示。
共建大湾区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5年内成为创伤医学中心城市区域救治体系试点医院
港大深圳医院成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中心有何建设规划?对此,樊敬文顾问医生介绍,港大深圳医院创伤中心将在多个方面提升,通过现有的创伤中心团队,结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模式,独立设置创伤中心、创伤ICU并启动创伤复苏手术室等,完成专业创伤中心需要的配套硬件。
创伤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伤人才团队及智能创伤预警联动系统,是区域化创伤中心建设的先决条件。
(同日,港大深圳医院还加入了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为“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樊敬文顾问医生介绍,在深圳市政府的指导下,港大深圳医院创伤中心计划与姜保国教授团队共同建立大湾区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并计划在五年内建设成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城市区域救治体系试点医院,后续还将联动港澳两地医院,打通粤港两地及大湾区内转诊渠道,形成大湾区独特的救治系统。同时,医院还将建设直升机停机坪,建立大湾区内危重创伤患者转诊和抢救的重要渠道。
根据工作规划,另一方面,港大深圳医院创伤中心还将联合姜保国教授团队开展深圳市创伤救治人员规范化培训项目,建立国家创伤医学中心深圳市区域创伤救治培训基地,每年安排医务人员参加培训,“这将极大助力深圳市创伤外科人才团队的建设。”樊敬文顾问医生表示。
9月1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第六届创伤外科医师年会”将在港大深圳医院举行。
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
© 2014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30140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