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湾区跨境医疗与合作 港大深圳医院公布多个重点项目规划

来源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发布时间 :2020-07-15

立足大湾区跨境医疗与合作

港大深圳医院公布多个重点项目规划


时值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正式运营八周年之际,7月15日,港大深圳医院举行了八周年媒体新闻发布会,首次面向公众及媒体公布了医、教、研、管四个方面的多个重大项目进展,以及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医疗、科研、教学等建设规划。其中,医院二期规划、高水平医院建设、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国际医疗中心发展等多个项目建设吸引了不少现场关注。


20200921141529_9216.jpg


院长卢宠茂教授、党委书记徐小平先生、医疗副院长李咏梅教授、副院长郭岱琦医生、科研副院长关新元教授、财务总监王清娥女士、科教总监刘晓明教授、多位助理院长以及来自内地及香港的近30家媒体记者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高水平人才是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无论是人才团队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养。


过往八年中,港大深圳医院借助深港医疗合作平台,积极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部分医疗核心指标均达到领先水平。其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9%和41.91%,处于深圳市同类医院中较低水平;优质护理优质护理覆盖率连续3年达100%;病人跌倒发生率、住院病人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22‰和0.12‰,均低于香港医管局的要求。


医院积极借助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平台,共计引入11个国际和国内顶尖团队,其中生殖医学团队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为诺贝尔团队。另一方面,医院积极发展人才教育,为六大卓越中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让患者“大病不出深圳”。


另一方面,2019年7月2日,“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在港大深圳医院正式揭牌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试点,融合深港两地经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建立可推广并具有内地特色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目前,外科已获得香港外科医学院及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培训基地认证;急诊科获得“香港急症科医学院训练中心”资格。争取2025年,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专科培训独立管理及认证机构,向全市(全省)推广专科培训的成功经验,拓展并完善10个专科的专培基地建设。


20200921142622_5019.png 


二期打造多学科中心,“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少跑路”


港大深圳医院二期项目是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建设项目,其中不仅包含1000张病床的住院大楼,并容纳了儿科、肿瘤科两个重点发展学科。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启动,并计划于2024年底竣工,于2025年初投入使用。


20200921142214_6799.png


根据医院相关规划,二期项目完成了超大规模的医院功能整合,合理设置手术室、ICU、内镜中心等共享型医技科室。并率先实现多学科中心的儿童中心、肿瘤中心的设置概念,最大限度整合和发展医院的特色医疗。两个中心分别设置独立的门厅、诊区及病区,并配备专用电梯。在共用的医技科室中,也通过适当的交通组织,尽量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患,使得肿瘤中心和儿童中心形成相对闭环的医疗体系。


同时,二期设计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多样化、充满童真的室内外儿童空间体系,结合自然光与彩色图案,营造儿童友好型疗愈场所,为医院未来提升市民服务打造坚实基础。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表示,基于多学科会诊(MDT)模式的多学科联合门诊是医学发展的趋势,MDT模式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治质量,“从患者体验的角度来说,建设多学科中心的最大好处是,患者无需反复挂号多个科室便可体验‘一站式’检查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

 

人文关怀:接驳交通枢纽设置便民商业街


人文关怀一直是港大深圳医院秉持的理念。港大深圳医院地处福田核心区域,周边便民服务商铺较少,为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


根据规划,医院将在门诊医技楼和二期之间建设多元化的商业街、访客中心、美食广场,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便捷及多元化的餐饮和便民服务,打造生活化的街区氛围。


“以便民理发为例,很多长期住院患者都有理发的需求,苦于周边就近区域很难找到便民理发店,所以家属不得不自己动手给患者理发。”院长卢宠茂教授表示,此举旨在打造生活化的街区氛围、改善传统医院在人们心中“冰冷”、“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刻板印象,树立温馨亲切的新时代医院形象。


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医院周边交通较为不便的情况,医院联合设计院、工务署等部门,在二期规划中重点完善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建设,增设了三个地面/地下交通接驳区域,分别在医院西门(近海园一路)、北门(近白石路)和一期二期接驳处。其中,西门(近海园一路)接驳区域,力争接驳深圳市公共交通系统,让市民“下车即为医院”。为方便行走不便的住院患者,二期规划还包含了三个“住院上落客区”,分别位于住院病区ABC三栋负一层。


在公共交通便利设施方面,港大深圳医院计划修建南门(近滨河大道辅道)地铁9号线深圳湾出口D1出口到国际医疗中心等多个位置的风雨连廊,届时将大幅提升了行人交通的安全和便捷,且减少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对市民就诊的影响,形成无风雨“双接驳”体系,以进一步体现“人性化立体交通接驳系统”概念。

 

科研:将建立深港合作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科研平台是为港大深圳医院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撑。港大深圳医院在过往八年发展中,依托港大医学院130多年医学积淀,稳步推进科研版块建设。


港大深圳医院科研副院长关新元教授介绍,医院二期科研楼包含中心实验室、临床试验中心Ⅰ-Ⅳ期、生物信息实验室、人工智能平台、数字化医疗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组织样本库、动物实验室和临床前动物实验评估中心等,计划建设成亚洲最大的集成性科研中心之一。


携手深港,立足大湾区。未来五年内,港大深圳医院将引进香港大学科研团队,围绕“六大卓越中心”,在规划建设中的“深港科技新合作区”建设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深港科技新合作区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毗邻皇岗口岸。皇岗口岸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深港之间目前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大型陆路口岸,与香港新界落马洲隔河相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距离港大深圳医院仅有20分钟左右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包括生物材料3D打印研发平台、生殖健康生育力保存中心、肿瘤放射免疫与转化研发平台、器官移植免疫复发研发平台、临床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投入运营之后,来自香港的工作人员进出关可走专属通道,免除了繁琐的通关手续,实现无缝对接。

 

国际医疗中心:开设新服务整体提高惠民力度


国际医疗中心(IMC)为医院整体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今年以来,面对大众对高端医疗服务的多层次需求,IMC陆续推出新增服务、增大惠民力度。


20200921142439_4793.png


自7月6日起,IMC开启了全科夜间门诊服务至21:30。夜间服务与日间服务同质同量,配套服务还包括CT、彩超、X光等检查及住院服务。助理院长、IMC主管樊敬文顾问医生表示,IMC的全科夜间门诊有别于私人诊所,因为IMC背后有整个港大深圳医院的全力支持。如患者需要住院,IMC全科医生会及时联系专科医生,经评估后可安排患者入住IMC病房,并于紧急必要时入住新开设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高依赖病房(HDU),为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诊疗服务并保护隐私。


为遵循港大医院“先全科后专科”的医疗理念,IMC全科门诊诊金已由700元/次调整为400元/次,检验检查项目及药品按项目另行收费。患者于全科门诊就诊后,如需转介专科继续治疗,首诊只需另外支付700元诊金(原专科转介需支付1000元诊金)。同时,房费也相应调整至1200元/晚起。


IMC的专业服务受到市民及境外、海外人士的青睐。截至今年6月,IMC共服务患者近18万人次,其中门诊接诊约17万人次,出院人次超过一万,住院患者逾10%为港澳台及外籍人士。


后续,IMC将引入港医名医人才,引进世界前沿医疗设备,重点发展包括辅助生殖医疗(IVF)与产科、内镜、24小时全科、VVIP体检服务、激光整形、医学影像六大高端医疗服务,并加强国际合作,于五年内成为高端医疗行业的标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