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改获颁“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

来源 : 本网 发布时间 :2022-06-08

6月7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体改和基层处(现体改处)获深圳市委、市政府表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该奖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专门为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设立的市级表彰项目,也是深圳市首次为重大改革事项设立的专项奖项。


2020年以来,深圳市卫健委以国家综合授权改革为牵引,大力推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放宽国际新药准入”首批2项卫生健康领域授权事项高质量落地实施,在探索建立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医学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引领性、示范性改革成果。



图片


探索完善医疗服务

跨境衔接机制


目前,国际主流医院认证体系主要有美国的JCI、澳大利亚的ACHS等,但内地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取得这些认证,港澳医院均采用ACHS认证标准,湾区医疗在管理上存在较多壁垒和差异。


通过综合授权改革,国家支持深圳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让深圳担当“破冰”重任。在深圳市卫健委的推动下,借助深港合作优势,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注册成立第三方评审机构“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积极探索并制定与国际接轨、获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EEA)认可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和评价制度,开展我国“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国际转化。


中心组织香港和内地知名医院认证专家团队,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融合中国医院评审实践与国际认证标准,创新性编制完成《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于2022年2月正式获IEEA国际标准认证,将“三甲”评审标准推向国际。


目前,中心正致力于创新医院“智慧评审”模式,推广评审评价工作,力争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国际化医院质量评审认证一体化,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行业监管、质量安全、评审评价等高水平衔接。


图片



推动港澳医疗机构

在深圳集聚发展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从搭建平台、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动港澳医疗机构在深圳集聚发展。


打造高水平深港合作平台。一方面,发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制度、模式、管理创新优势,打造与港澳衔接、与国际接轨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医疗中心,另一方面,谋划布局一批更具竞争力的深港医疗合作平台,包括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推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前海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设国际化诊疗中心,支持香港名医诊疗中心项目建设。


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落地一批深港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联合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深圳市中医院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中医人才等,培养更多受国际认可的医学人才。


图片


优化港澳医疗机构和专业人才在深圳的办医行医环境。持续优化港澳医疗机构审批流程,简化港澳医师资格认定、短期行医许可程序,大幅压缩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审批、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执业办理的时限。打破深港医师资质壁垒,开展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认定,与内地医师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同时,试点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籍中医师,在现有20名香港中医师短期执业基础上,市中医院等4家深圳市医疗机构成为广东省首批试点。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设11家港资独资合资医疗机构。其中,2021年新批准设置6家港资医疗机构,占全省同类医疗机构5成以上。同时,已有348名涉外医师获内地医师执业资格,1098人次以短期行医方式在深圳执业,泰康前海国际医院、新风和睦家医院、禾正医院等一批高端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深圳发展。



让港澳居民

在深圳生活更加便利


不少香港、澳门居民工作生活在深圳,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就医需求?


推动“港澳药械通”落地,既惠及内地居民,也造福跨境患者。深圳市卫健委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械创新发展及试点工作,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港澳药械通”首家指定试点医院,有效促进了湾区医疗同质化发展,也对整个国家的医药医疗水平起到推进和示范作用。截至2022年5月30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获批引入13种药品和9种器械。


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长者医疗券”试点常态化,“居粤香港患者复诊支援计划”将延续至2022年10月,首次实现电子病历跨境互通,已累计就诊8.1万人次。此外,全市已有13家医疗机构与国际商保公司签订就医协议,7家定点医院提供香港病人转诊服务。在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港澳居民在深圳享有“市民待遇”,全市已累计为在深圳的港澳同胞接种新冠疫苗16.26万剂次。


图片



新闻来源:深圳市卫健委体改处、“健康深圳”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